【先行者們】甘泉先竭Sweetwater 篇 (上)

在1945年走過了二戰的陰霾,二十世紀五、六零年代的美國儼然屬於一段激情叛逆的年代,冷戰與麥卡錫主義之下一方面更加速催生了民權意識的萌芽:從布朗訴教育局案、羅莎帕克公車事件、伯明罕運動等一系列全國性的政治運動背景之下,也逐步地拓展到生活娛樂等不同面向。


1947年,Jackie Robinson率先披上42號球衣以先發一壘手身份跨越種族的藩籬,代表布魯克林道奇隊於美國職棒出賽。


三年後,Nathaniel Clifton、Earl Lloyd及Chuck Cooper等三名非裔年輕球員再次在運動領域打破膚色的疆界,試圖一舉打開NBA的大門,1950-51賽季也象徵著聯盟種族融合的開始。


儘管Jackie Robinson成為美國最偉大英雄之一,但那些破除NBA種族障礙的黑人先驅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職業籃球開始漸趨熱門媲美棒球的普及程度,也沒有體育記者追蹤他們的蹤跡,或是「他們在哪兒」的相關報導,也少有傳記來闡述他們的重要性,然而他們對後世卻有極大的改變影響。


東北社會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體育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Lapchick說:「膚色界線一旦被打破,可能會讓人感到十分訝異。」他的父親Joe Lapchick當時便是Nathaniel Clifton尼克隊時期教練。




「問題在於他們只是不確定會發生什麼事。這不像棒球。黑人聯盟(Nigro League)在棒球界的統治地位比籃球界大得太多,籃球界實際上只有兩支:分別是哈林環球旅行者(Harlem Globetrotters)和紐約文藝復興隊(New York Renaissance)。」Richard Lapchick說道。


如今,NBA中四分之三球員大多已為黑人。現在的球員薪水不斷提高,也不再依據膚色支薪而根據各自優異的技能組合領到相對報酬。


「當時沒有制定完善的福利措施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像Clifton這些球員他們不僅為黑人族群球員鋪平了道路,同時也造福到了白人球員。」傳奇名宿Michael Jordan曾如此答道:「正義應該得到伸張。像Clifton這些讓NBA走到今天的球員應該得到一些報償。如果沒有這些先驅者,那像我這樣的人就不會得到他們現在擁有的東西。」



童年早期


1927年,密西西比一場毀滅性的洪水摧毀了富人與窮人的家園,大災難臨前共生平等,大水衝去了一切黑白虛偽共存的表象和諧,逐步打破封建式奴役的神話,一瞬間將其摧成齏粉。它深刻的改變了美國,同時也加速了非裔族群從南前往北方的種族大遷徙。八歲的Clifton也隨著母親及阿姨收拾行裝,自阿肯色州險惡出名的小石城(Little Rock)搬到了芝加哥,也加入了後來被稱作「黑人大遷徙」的第一波浪潮。(註1)


註1:1900年,只有約8%的美國黑人生活在南方以外。而到了1970年代大遷徙結束時,估計則已經有約六百萬南方黑人搬到了北部和中西部城市。美國黑人歷經了從農村生活變成了80%的人口為城市居民。


Clifton一家選擇了最受歡迎的終點站:芝加哥。他們定居在南區一個佔地372英畝位於華盛頓公園大遷徙族群的熱門社區。


Nathaniel是家中獨生子,時常到華盛頓公園49街和文森斯大道附近操場或球場閒晃。而這時候的Clifton則被暱稱作「甜水(Sweetwater)」。


「我小時候就得到了這個名字,因為我就只想喝汽水。你懂吧,甜的水。」Clifton曾如此告訴《紐約時報》。眾所週知,他喜歡加糖的水,據說他很少喝其他的水反而非常喜歡軟性飲料,尤其是可口可樂。


「Sweetwater」一詞一方面表現了自己對於汽水飲料的癡迷熱愛,另一方面則來自新城市的朋友們對於來自南方遷徙移民普遍做法的觀察:由於時常買不起軟性飲料,則會將喝完廢棄的汽水空瓶裝滿水,然後將糖倒入裡頭飲用,揭示了南部非裔移民相較困頓的生活情形。


當Clifton到了13歲,他收到加入一支名為Gas House Gang社區成人壘球隊的邀請。在1930年代的芝加哥,16吋壘球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運動,這是一種守方不戴手套的比賽,縱使球場上經常發生鬥毆,但卻沒有人能回憶起這位性格隨和的南方人曾參與過場上的任何爭執。Clifton是一位擁有強大擊球能力的一壘守左打擊,在1948年賽季他以單季52支全壘打的成績創下芝加哥風城聯盟的紀錄,並於1996年被選入了芝加哥的16吋壘球名人堂。


當Nathaniel進入杜賽布爾高中(Jean Bapiste Point DuSable)就讀時,他已經有了235磅、6呎6寸身高。雖然在此之前從未打過任何一場籃球比賽,但他仍隨著友人一同前往球隊試訓,帶著體能優勢條件逐漸宰制了芝加哥高中籃壇。有趣的是打出名堂開始受到媒體關注的Clifton,卻因為「Nathaniel」一字過於冗長導致體育記者無法順利排入報紙頭條,這位年輕新星順而便將名字改為如今更具盛名的「Nat Clifton」。


1941年的斯塔格錦標賽(The Stagg Tournament)吸引了來自美國各地的頂尖高中籃球隊伍,而杜賽布爾高中便是以Sweetwater Clifton為核心,成為了首支贏得這項錦標賽的全黑人學校隊伍。隔年,1942年1月杜賽布爾隊在半決賽中對上坐擁超級王牌Dwight “Dike” Eddleman的奧斯丁高中。




Eddleman在高中創下了伊利諾州籃球員的得分紀錄並進入伊利諾大學就讀,帶領美式足球隊順利進入玫瑰盃賽(Rose Bowl Game),籃球隊則打入最後四強(Final Four),甚至也代表美國隊參加了1948年奧運會的田徑項目比賽。而Nat Clifton實際上則用了一個夜晚,便與這為超級運動員並列討論,《芝加哥每日新聞》就曾將倆人認定為伊利諾州歷史上最傑出的中學籃球運動員之二。


但比賽當晚,杜賽布爾以78-27懸殊差距擊敗了奧斯丁高中,而身為大四大學長的Clifton個人則拿下驚人的45分,刷新前項24分之紀錄,杜賽布爾黑豹隊最後也順利贏得該斯塔格錦標賽。


次日,《芝加哥每日新聞》便激情洋溢的闡述道:「十九歲的Clifton在掌控比賽方面無人能出其右,他可以用左右雙手投籃,身高上讓他成為出色的籃板球員,進攻上也難以在籃下被成功守住。但他的招牌是一記高級的盲傳技巧,以及如能握住火腿般地掌握籃球的能力……」





後中學及從軍時期


高中畢業後,Clifton前往紐奧良就讀澤維爾大學(Xavier University),但他只曾在1942-43賽季在此打過籃球比賽,隨後便被徵召加入了美國陸軍。陸軍將Nathaniel Clifton派往歐洲,最後他在那裡服役了三年位階升至中士退役後便又回到了芝加哥。邊思考規劃著未來打算的同時,又再次拾起了壘球加入了已經由原本Gas House Gang改名的「Brown Bombers」。

儘管Brown Bombers隊在1948年贏得了風城聯盟壘球冠軍,但當時美國的職業體壇正在經歷動盪不安的變革。在Jackie Robinson開始為布魯克林道奇隊效力幾個月之後,Larry Doby則成為了美國聯盟(American League)中的首位黑人球員。這位左打長打手Doby甚至略過小聯盟,而是直接從內瓦克鷹隊(Nigro League)加盟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外場。


在籃球方面,儘管這項運動在當時已經存在了半個世紀,到了1940年代末期它仍然在持續發展中。最優秀的運動員通常僅將籃球主要視為能在寒冷冬季待在室內持續鍛鍊身體的方式,保持適當的體態以備他們的主要運動,如棒球或是田徑。比賽終場21-17這種低得分已是常態,除非球隊上有一位異常高大的中鋒。但當時還並不存在著所謂的「籃球巨星」,大學籃球1939年才開始舉辦錦標賽。直至二戰後,籃球已逐步進化到足夠成熟,以至讓業主們開始願意嘗試新的職業籃球聯盟。


在1920年代,美國籃球聯盟(ABL)曾是第一個嘗試職業籃球聯盟之一,試圖將幾支獨立職業隊伍納入一個有組織的聯盟之中。許多擁有ABL的業主同時參與了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但主要仍努力將NFL推上如大學美足的熱門程度。因此ABL隨後度過五個賽季,直到大蕭條時期使聯盟消亡,這段期間共經歷了19支不同的球隊參與。


到了1930年代,三間具代表性的公司: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泛世通(Firestone)及固特異(Goodyear)在美國中西部城市周邊工廠建立了一個籃球聯盟。它最初被稱為中西部籃球聯盟(Midwest Basketball Conference),但後來更名為氣勢更加宏偉的「國家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簡稱NBL)」,並在漢蒙德(印第安納州)、奧什科許(威斯康辛州)和坎卡基(伊利諾州)等地舉行比賽。


比賽場地包括高中體育館、舞廳、軍械庫、甚至是酒館無所不包。比賽時間可以是四節、每節十分鐘,或者三節、每節十五分鐘,主場隊伍可以自行選擇。賽程上也十分靈活,球隊可以選擇在方便的時候隨意安排比賽,只要賽季中至少安排進行十場比賽,而其中有四場在客場進行。


直到二戰後,某程度上歸功於George Mikan的到來,NBL也開始變得更加認真嚴肅起來。三次當選全美大學籃球全明星的Mikan,也成為了籃球史上首位超級巨星大個子。Mikan與芝加哥美國齒輪隊(Chicago Gears)簽約,隨即帶領球隊在1947年贏得NBL冠軍。



球隊老闆Maurice White對這位年輕中鋒異常有信心,認為Mikan能夠超越比賽、超越聯盟,於是在迅速地拿到了冠軍獎杯之後,隨即退出了NBL,大膽地創立了16支隊伍的美國職業籃球聯盟(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of America)。


這個聯盟不僅與NBL競爭,還同時與1946年甫成立的美國籃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BAA)競爭。隨想而知,White的聯盟很快就打包解散回家了。Mikan則又回到了NBL,隨著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贏得了1948年的另一座冠軍。再過了幾年NBL開始與BAA討論合併,而後組成了國家籃球協會(NBA)。(註2)


註2:NBL主要位於中西部,被認為是規模更大、更成熟的聯盟,知名的隊伍如印第安納州韋恩堡活塞隊,該隊在前兩賽季贏得總冠軍;BAA則擁有迷人的東部大型球隊,在麥迪遜廣場花園和波士頓花園等大型體育場進行比賽,諸如波士頓賽爾提克與紐約尼克隊等傳統強權。



職業生涯早期


在短暫加入了隨即面臨解散的紐約文藝復興隊之後,隨著NBL的消亡,Clifton加入了另一支全黑人巡迴演出的球隊:哈林環球旅行者隊。初建於芝加哥的環球旅行者隊當時與哈林無關,更少環遊世界,大部分的球員就讀於Wendell Phillips High School。這支球隊最初被稱為「Savoy Big Five」,常在薩沃伊宴會廳(Savoy Ballroom)正式表演之前進行比賽。


球隊由一位名為Abraham M. Saperstein所指導,他於1902出生於倫敦,年輕的他也曾是一名熱情的運動員,在二十多歲時打了一些半職業棒球及籃球比賽,5呎3寸的他雖沒能延續職業球員生涯,但他在Savoy Big Five身上看到了在體育界及商界取得成功的可能。


Saperstein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幫球隊取個響亮的名字,他選擇了「哈林」作為所謂「黑人」的簡稱,「環球旅行者」則是為了使當地芝加哥高中的球員看起來像是經常旅行和頗具出名的選手。事實上,他們的第一場比賽在伊利諾州的Hinckley,距離「哈林」77公里遠,而當時他們的大部分巡迴比賽甚至沒有超出愛荷華州。等到環球旅行者真正在哈林舉辦第一場「主場比賽」已是1968年,Saperstein已經過世的兩年之後。


球隊在前三年分別取得了101勝6敗、145勝13敗和151勝13敗的絕佳成績。球隊上下皆由一個Saperstein所主導,從安排比賽再到開球隊巴士、擔任訓練員,甚至當球隊缺少球員時,他也是唯一的替補戰力。但是在大蕭條來臨過後,擁有一支優秀隊伍是一回事,擁有飽滿的銀行戶頭則又是另一回事。


當Saperstein簽下Sweetwater的10,000美元合約時,他說Clifton「可以用籃球做出比猴子用花生做得更多花招」並對外宣稱這是他有史以來支付給球員最高的薪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也從未將Clifton視為哈林環球旅行者隊長期投資的未來。


同時身兼一位精明推銷員的Saperstein知道,小型鄉村體育館的球迷們不僅是為了看到當地球員被看起來像從大城市來的籃球隊慘電,他觀察到他們或許也在尋找某種超越比賽的娛樂。


在Saperstein的鼓勵之下,球員們開始在比賽中施展各種華麗花招,持續保持強大競爭力並於1948年擊敗了由George Mikan領軍的NBL冠軍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當晚,Sweetwater Clifton在籃下主宰了George Mikan直到犯滿畢業離場。



直到了合併後國家籃球協會(NBA)的創立,Saperstein知道新興聯盟對聘用黑人球員感興趣,並希望儘可能長時間繼續留住他的頂級球員,積極地與NBA談判。不僅是球場上花式技巧表演所帶來的超高人氣,而且似乎隨時能擊敗聯盟中現有的冠軍球隊,這也導致新興的NBA球隊要在財務上生存下去的方式便是安排聯賽與旅行者隊同場較勁。


在1949-50賽季聯盟之中沒有黑人,紐約尼克隊的老闆Ned Irish便明確表示,如果他不被允許簽下黑人球員,那他將離開NBA並讓這顆大蘋果留下一個巨大空缺。


在即將到來的選秀會中,6呎4寸已23歲的Chuck Cooper似乎是所有不管黑白人球員中最好的選擇。Cooper在杜肯大學(Duquesne)度過的四年在他的帶領下,杜肯大學取得了78勝19敗的成績,也使他在大學期間被譽為全美明星球員。


在1950年4月25日NBA年度選秀會第二輪開始,波士頓賽爾提克隊的老闆Walter Brown率先選中了來自匹茲堡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的後衛Chuck Cooper。一旁的老闆提醒他說:「Walter,你知道他是黑人嗎?」Brown的回答留下了一句經典:「我不在乎他是條紋的、格子的還是圓點的!波士頓選擇杜肯大學的Chuck Cooper!」



就這樣,NBA在那個時刻跨越了那條種族的界線。但事實上,當Cooper成為第一位被選中的非裔美國人時,波士頓當地報紙從未提及他的種族。


後面的選秀中,華盛頓國會隊(Washington Capitols)在第九輪選中了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的Earl Lloyd。Lloyd出生在維吉尼亞,帶領著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在1948年和1949年連續獲得有色大學體育協會(CIAA)聯盟和錦標賽冠軍。他的大學生涯中,這位6呎5寸的前鋒平均每場比賽得到14分8籃板,並成為了1940年代CIAA十年最佳球員。


接著到了第十輪,國會隊選擇了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後衛Harold Hunter。Hunter隔天簽約成為NBA的首位非裔球員,但他在訓練營中不出色的表現也使他從未參加過任何一場NBA比賽。然而,他也在後來成為一名成功的大學教練,並指導美國男子奧運籃球隊巡迴至蘇聯和歐洲,成為第一位指導國際籃球隊的非裔教練。


選秀會幾個星期後,紐約尼克隊與哈林環球旅行者隊達成協議,Saperstein以12,50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Nathaniel Sweetwater Clifton的合約。他自己賺了10,000美元,並給了Clifton 2500美元。Clifton也在5月24日成為第二位簽約NBA的非裔美國人。因此,1950-51賽季的NBA開始時,總共有三名非裔美國人在球隊陣容之中。


隨後,Saperstein在隔年開始首次在美洲以外進行巡演,哈林環球旅行者隊隨後在五大洲的80幾個國家進行表演,製作電影及電視特輯,成為全球最著名的籃球隊伍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而另一方面,Nathaniel Sweetwater也終於即將在NBA賽場亮相出賽了。










參考文獻


Lapchick, Richard. 2023 “'Sweetwater' brings memories of Nat Clifton breaking NBA's color barrier and my father's role in historic event” https://www.espn.com/nba/story/_/id/36186749/sweetwater-brings-memories-nat-clifton-nba-integration-my-father-role


Hoffer, Richard. 1986 “The Black Pioneers : They Changed League for Good; Now NBA Has Forgotten Lloyd, Cooper and Clifton” 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86-01-27-sp-689-story.html


Spears, Marc. 2020 “NBA pioneer Nat ‘Sweetwater’ Clifton was a Chicago legend”  https://andscape.com/features/nba-pioneer-nat-sweetwater-clifton-was-a-chicago-legend/


Foster, Frank. Sweetwater: A Biography of Nathaniel ’Sweetwater‘ Clifton” LifeCaps, 2014


您可能也喜歡